近些年,每當城市遭遇霧霾時,民眾便眼巴巴地“等風來”。因此,“城市通風廊道”再次引起公眾關注,人們期盼著這一舉措能“引風吹霾”。通風廊道究竟能不能緩解空氣污染,又是否會殃及周邊城市呢?
近些年,每當城市遭遇霧霾時,民眾便眼巴巴地“等風來”。因此,“城市通風廊道”再次引起公眾關注,人們期盼著這一舉措能“引風吹霾”。通風廊道究竟能不能緩解空氣污染,又是否會殃及周邊城市呢?
各地擬建通風走廊
通風廊道又稱“城市風道”,是通過規劃建設保證城市主風道的暢通,把郊區的風“引進”市區。據報道,北京市在2月份提出風道規劃,計劃修建5條寬度500米以上的一級通風廊道和多條寬度80米以上的二級通風廊道,其中5條主廊道串起了多座公園和綠地。
早在幾年前,北京、廣州、西安、南京、福州等城市就在城市規劃設計中提出過類似“通風廊道”的概念,以此來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帶來的一系列難題。但當時城市規模普遍較小、環境污染問題不明顯,這一規劃思路未得到應有重視。近年來,隨著霧霾危害日益嚴重,風道建設再次被提出。
風道旨在緩解熱島效應
熱島效應會形成熱島環流,污染物非但擴散不出去,反而會把郊區的污染帶進來,加劇城市空氣污染程度。一項針對西安市城市風道建設的報告指出,傳統城市規劃對通風因素的考慮比較欠缺,高強度的城市開發建設沒有留出合理的通道,導致市區通風不良,以至于城市熱島效應和大氣污染等問題頻發。從這個角度看,在整體風力較小的情況下,通風廊道對微環境中的污染物擴散是有一定幫助的。如果通風廊道能形成空氣對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驅散城里的空氣污染。
風對污染物有著輸送和擴散兩大作用。四級以上的大風主要以后者為主,既能把霧霾送走,又能吹散,也就是在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稀釋擴散,讓霧霾徹底消失。
有了風道也要“等風來”
從城市微氣候尺度來說,城市里過多的“大高樓”確實會讓空氣摩擦系數增大,從而導致城市某些街區的局部風速減緩,但對整個城市的平均風速影響不是很明顯。所以說,霧霾擴散不出去與城市內部的風阻關系不大,不能武斷地認為“高樓大廈擋住了風”。風道再多,如果大氣環流動力不足,無風可引,也還是趕不走霧霾。去年冬季華北地區整體空氣指數爆表,就連渤海灣這種擴散良好的地區都難以幸免,主要是因為整個區域沒有形成大氣流動的通暢環境。歸根結底,中心城區通風廊道網絡的形成對改善微氣候還是有作用的,對促進污染物擴散有一定輔助作用,但先決條件是有風。也就是說,即便風道構建完成,要想“吹跑”霧霾也還是要“等風來”。
“治源”才是根本
霧霾的產生大致有兩個原因:一是過多大氣污染物排放,這是主因;二是不利的氣象因素,例如靜穩天氣下更容易產生霧霾,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沒有風。因此,就算污染源沒有增加,但污染容易積累,形成霧霾天氣。
可見,治理霧霾應從源頭和去向兩方面著手,而治理源頭污染、減少排放才是根本。研究表明,北京當前的霧霾主要還是來源于大規模的汽車尾氣和燃煤帶來的污染。如果這些根源不解決,單靠城市風道顯然是無濟于事的。而治理源頭方面,除了產業結構升級和清潔能源等,多種樹,盡可能保留濕地和公園,增加新建設、開發地區的綠化率等,都可以減少霧霾的發生。
FogCannon?環境空間優化調節系統
云立方秦皇島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通過環保、低碳、物理的方式,首重解決目前國內PM2.5超標的空氣污染事件和城市熱島效應,同時解決民用室外降溫、工業降溫、環境除塵、環境保濕、消防等方面的困難。
FogCannon環境空間優化調節系統首重解決城市熱島效應,該系統的系列產品是綜合運用純水凈化技術、高壓霧化技術、防爆技術、智能控制技術,將市政水源處理成的純水進行霧化處理,形成粒徑1-30μm的霧顆粒的高度集成的一體化設備。
云立方FogCannon環境空間優化調節系統應用效果圖
對于開放式空間和半開放式空間的降溫來說,干霧降溫是一種高效的降溫方法。理論上講,每克水可以使每立方米空氣降溫約2度,干霧降溫所需的能量是克服水的表面張力增大所需要的能量,1立方米的水變成10微米的立方體時,其表面張力所需要的能量約43200焦耳, 而蒸發潛熱高達22億焦耳,其理論能效比高達5萬,而空調受熱力學定律的限制,30℃時降溫5℃的理論最高能效比約是60。
干霧降溫應用的很早,在2002年就給出了室外大規模干霧降溫系統的解決方案,但大規模的首次應用是在日本的愛知世博會,最成功的應用是在上海世博會。fogcannon環境空間優化調節系統的原理為氣霧合流,蒸發吸熱的原理,降溫終端將霧顆粒由降溫主設備輸送擴散至降溫區域,在擴散的過程中不斷蒸發,并吸收該區域大量熱能,一般可達5℃-7℃的降溫效果,極端情況下可降溫幅度為14℃,且降溫迅速。